本報訊 (吳超) 近年來,天場鎮(zhèn)以開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固本提標為主線,圍繞基層治理重點任務目標,落實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措施,持續(xù)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(xiàn)代化建設。
黨建引領,打通末梢。鎮(zhèn)推動基層治理服務群眾,深入開展送知識、送技術、送政策、送醫(yī)療、送法律“五送”活動,大力實施黨員“一對一”亮牌工程,暢通黨建引領鄉(xiāng)村治理的“最后一百米”。讓黨員“亮身份,認崗位,作表率”,采取村民小組長與網格長“一肩挑”、黨員與網格員“雙培養(yǎng)”的工作方式,使組織覆蓋、工作覆蓋更加有形有效,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,在網格體系工作中發(fā)揮指導作用,不斷提升網格服務的組織力、凝聚力,不斷在鄉(xiāng)村振興、文明創(chuàng)建、基層治理等工作中形成強大合力。
完善載體 打造平臺。通過群眾會、書記村頭聊家常和群眾講政策、敘發(fā)展、話心聲,讓更多老百姓通過“村民說事、村務會商、村事民評”等有效舉措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,讓老百姓“把事兒說出來,把氣泄出去”,讓村干部“把民意擺出來,把活兒干起來”。積極探索“黨員半小時服務圈”等紅色網格服務模式,開展入戶走訪、便民服務,實現(xiàn)“人在網中走,事在格中辦”,充分調動全鎮(zhèn)黨員群眾的積極性。這些服務平臺不限于制度、不流于形式,一個又一個在老百姓家門口的、真實可感的、充滿煙火氣的民主空間承載著滿滿的人民情懷。
創(chuàng)新方式,打開局面。通過拓寬社會組織的服務途徑開展“微服務”,充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以各村志愿服務隊為主體,常態(tài)化開展文明創(chuàng)建、環(huán)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。同時,各村充分利用交流議事群,將政策、知識廣泛普及到村民小組,惠及到更多村民,真正做到“智能治理”,用科技力量賦能鄉(xiāng)村治理。